7月21日,2019(第十四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在广州开幕。该论坛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和广东省政府联合主办。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主任王钦敏出席论坛并作主题报告。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杨小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季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论坛以“推动政府数字化转型 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论坛上,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正式发布《2019移动政务服务发展报告》。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广泛普及,移动互联网以其泛在连接和及时精确的特色优势,有力推动了互联网和政府治理的深度融合,成为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发展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要优化政府服务,打造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大力推行APP(应用程序)办事、移动支付等。
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提高了用户对网上政务服务在线体验的要求与标准,提升了用户对互联网服务的温度、深度与精准度的感知能力。随着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深入,各级政府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加强和规范政务服务移动端建设管理,纷纷调动各方社会资源和力量,积极推进覆盖范围广、应用频率高的政务服务事项向移动端延伸,推动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移动政务服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渐成为政务服务创新发展的主要渠道。
《报告》指出,随着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深入,各级政府纷纷调动各方社会资源和力量,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加强和规范政务服务移动应用建设管理,积极推进覆盖范围广、应用频率高的政务服务事项向移动端延伸,推动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移动政务服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渐成为政务服务创新发展的主要渠道。
在“微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各地区各部门开始从民生角度切入,大力推进手机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行政审批事项二维码投入审批服务应用,积极推进覆盖范围广、应用频率高的政务服务事项向移动端延伸,推动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7月1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建设兵团已建设31个省级政务服务移动端。目前,在各渠道发布的小程序已达到21个,覆盖了14个地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为本地区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移动政务服务。
《报告》称,随着“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深入推进,小程序正在成为引领新一轮政务服务创新的重要平台,“APP+小程序”正在成为政务服务创新的标配与蓝海。数据显示,微信政务类公众号已达到14万个左右,约3万个政务小程序为微信用户提供服务,服务9亿多人。今年6月,中国政务服务小程序正式上线运行,接入了46个国务院部门、32个地方政府的142万项政务服务指南,用户可在线办理查询、缴费、申领证件等近200项政务服务。动动手指即可办理从前需要跨部门、跨地区、甚至跨省市事项。
《报告》指出,下一步,应做好顶层规划,做到统一数据源管理、统一运营管理,杜绝分散建设和资源浪费,最终实现各地区政务服务门户、移动APP、政务服务小程序使用统一数据源,充分实现数据共享新环境,减少重复上传和多级维护的资源浪费。
同时,加强对政务服务APP、政务服务小程序、H5应用在兼容、性能、安全以及功能方面的评估、监管和监测,大幅度提升移动政务服务质量。对各地区政务服务APP、政务服务小程序、H5应用在日常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等级划分,加强故障的预防和完善应急处理措施。
《2019移动政务服务发展报告》是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反映我国移动政务服务发展和应用情况的年度报告。报告以调查数据为基础,梳理分析了当前移动政务服务发展的总体情况,总结归纳了移动政务服务发展过程的现状特征、痛点问题和创新经验,力求对未来发展态势进行全面客观的发展研判,为了解移动政务服务发展状况和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了参考。

|